雪蛙

世界上吃得最快的动物
雪蛙又称雪蛤无尾目蛙科林蛙属的一种,别称林蛙、蛤士蟆东北林蛙[1]可算世界上吃得最快的动物,它的一分钟要咀嚼4000多次。[2]雪蛤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日本对马岛)等地,[3]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1]
雪蛤体长42~86毫米,雄蛙较小;头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钝圆,舌后端具深缺刻,前肢短,指端钝圆;后肢较长,贴体前伸时胫跗关节可抵达眼前方或吻鼻部,有的超过吻端,左右跟部重叠较多,胫细瘦,足长于胫,蹼较发达。雄性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皮肤较光滑,背部及两侧有少量的圆疣或长疣,背面、体侧及四肢上部为土灰色或棕黄色,散有黄色及红色小点。雪蛤鼓膜明显,鼓膜区有三角形黑斑,在头后方有黑褐色“八”字形斑。股部有4~6条橫斑。雄蛙前肢较粗壮,在第一指的基部有明显的灰色婚垫,下颌污白色,腹部污白色或少有橙红色,缀以灰褐色块状斑;雌蛙下颌和前肢腹面大多为橙红色,腹部和股外侧是黄绿色,雌雄性股内侧均为橙红色。[1]
雪蛤多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地面潮湿的环境中,以水源(山溪、河流)为中心。夏季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雪蛤9月下旬逐渐向水源迁徙,当气温下降到10°C以下时陆续进入冬眠,一般选择在水量充足的深水湾、暖水区的石下或水草间越冬,直至次年3月下旬和4月初,4~5月初是出蛰、产卵的时期,产卵场一般为水深5~15厘米的多枯草、树枝或石块的静水区。5:00~8:00是雪蛤产卵的高峰期,产卵数在1500~3000粒。雌蛙产卵完毕即上岸或在水下泥土中转入生殖休眠,直到5月初食物逐渐丰富时,才向山上植被茂密的区域迁徙。[1]
雪蛤不仅能大量捕食森林、牧草和农作物的害虫,而且是中国药、肉兼用的蛙类,因而该蛙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动物之一,能消灭害虫,该蛙的整体或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均可人药,即称哈士蟆哈士蟆油,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该蛙肉嫩味美,是当地群众喜食的菜肴;也是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实验动物。此外,制取哈士蟆油后的肌肉、骨骼和内脏等副产品可作为家禽、毛皮兽(如水貂、紫貂等)、鱼类的饲料。[3]由于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气候干燥变暖,冬季少雪等原因,雪蛤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保护动物名录。龙江省建立了黑龙宫、山河和松峰山林蛙自然保护区。为了增加林蛙的野外种群数量以及增加经济效益,东北许多地区都开展了雪蛤的养殖。[1]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