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尤-抖音百科
严尤(?—23年),中国新朝大臣、将领,官至大司马,封武建伯。本姓庄,后王莽曾一度赐姓征,字伯石。庄君平的远房玄孙,与王莽共读于长安敦学坊,著有《三将》。曾担任纳言将军,率军出战昆阳,但因与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有嫌隙,未能如愿。[1] 严尤谏
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xiǎn]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shì],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比年饥馑[jǐn],西北边犹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糒[bèi]十八斛[hú],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jī]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kuí]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fù]薪炭,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 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 不能,此四难也。辎[zī]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dài]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2] 莽不听尤言,转兵谷如故,天下骚动。
严尤曾经在平定高句丽的斗争中取得巨大的成绩,记载于《三国志 魏书三十 东夷传》中,严尤诱杀了当时的高句丽侯驹,从而扼杀了高句丽的反叛苗头。严尤也是后来和绿林军对抗的中坚力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