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爱山

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西部的山脉
1
2
杭爱山(Хангайн Hуруу),[1]古名燕然山,又称燕山南北朝末期又改称为于都斤山,[2]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西部的山脉,也是蒙古国重要的畜牧地带之一。[1]杭爱山离雁门关约1800千米左右,[3]自西北向东南横贯扎布汗、后杭爱、前杭爱三省,延伸700千米,海拔2000~3000米,[1]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中国历代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3]杭爱山最高峰是鄂特冈腾格里山[1]海拔4031米。[2]
杭爱山山顶大多平坦,终年积雪[1]其山脉是北冰洋流域与内流区城的主要分水岭[4]也是蒙古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向北经过俄罗斯境内最终注入北冰洋。[2]杭爱山是色楞河、鄂尔浑河扎布汗河的发源地,其北坡较缓,称后杭爱,多泰加林;南坡称前杭爱,[1]多草原牧场和温泉。[2]杭爱山区域内矿产有金、云母等;多矿泉,建有疗养所。[1]
杭爱山作为汉族抗击匈奴的前线,燕然山(今杭爱山)频繁出现在古诗中,例如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李白《发白马》“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的便是《燕然山铭》刻石之事。[2]

命名

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杭爱山在汉代标为燕然山,在隋唐时标为于都斤山、乌德鞬山,在蒙元时标为杭海岭,至清代才标为杭爱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