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一世(483年-565年11月14日),拜占廷帝国皇帝(527年-565年在位),生于马其顿托莱索,卒于君士坦丁堡,父亲是拜占廷帝国巴尔干半岛达尔达尼亚行省贝德里亚纳的农民,舅父是查士丁一世。[1]
查士丁尼青年时随舅父查士丁从军。518年查士丁一世称帝后,因年老无子,收查士丁尼为养子,并委以要职。525年,查士了尼获“凯撒”称号。其间,作为帝国军政大计的实际制定者,积极推行“清除内患、化解外争”的政策,处死对皇权造成最大威胁的贵族领袖塞奥克里多斯和维塔里安。同时,取消前任皇帝的宗教政策,重中对《尼西亚信经》正统教义的支持,暂时消除了因宗教争论造成的社会动荡。对外主动结好西部教会,邀请罗马教区大主教访问君士坦丁堡,并与波斯保持友好关系。527年4月,查士丁尼与查士丁一世为共治皇帝,称“奥古斯都”。527年8月1日查士丁一世死后,查士丁尼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统治拜占廷帝国30余年。在内政方面,通过任命特里波尼安等人编纂[zuǎn]法典(528-534)和发布新敕令(534-565)形成了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国法大全》。对外,以名将贝利撒留等在东部与萨珊波斯作战,在西部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533-534)、意大利东哥特王国(535-554)并占领西哥特王国南部(552前后)。查士丁尼一世晚年潜心神学,565年11月14日逝世。[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482年5月5日(另说483年5月11日)出生于东罗马帝国达尔达尼亚行省的陶勒西恩(又译“陶雷修姆”、“托利希尔姆”、“陶里西厄姆”等,“托莱索”或亦为其译名;拉:Tavrision;英:Tauresium),邻近今马其顿的斯科普里(英:Skoplje),另说斯科普里是其祖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