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江桥-抖音百科
梅江桥是梅州桥梁中名气最大的,最早修建的,横跨梅江,修建成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它历经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动乱,几经修缮扩建仍屹立于梅江U形的顶端,成了当年沟通梅州市区(梅城)南北两岸的咽喉要道。梅江桥造型美观实用,拱形的护栏,是早年梅城的标志性建筑。[1][2][3] 简介
梅江桥位于广东梅州梅县城区中心,是一座横跨梅江,沟通江南、江北市区的大桥。古时,此处无桥,行人以竹筏、木船为渡。元泰定年间,在梅溪渡用船42艘架设浮桥。明代,船废。民国14年,重架浮桥,后又废。梅江桥于民国20年春由“福济善堂”饶芙裳与各善董及地方人士黄荣樵、黄燮[xiè]南、曾汉南、刘启兰等人倡建,得国内商家和海外侨胞廖元盛、陈富源、饶烈伯、谢信泰、侯广德夫人、潘直我等人热心资助,于1931年冬动工,1934年秋基本建成。工程费用11.23万大洋。此桥由法国牧师龚神父(工程师)绘图设计,桥型新颖,原设计负荷3英吨,为桁架杆拱11孔钢筋混凝土桥,每孔跨径20—22米,另有板梁孔引桥4孔,每孔跨径10米,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薄隔板双柱式墩台,桥长278.5米,宽6.65米。建国前,中间行车道用木板铺桥面。1950年,人民政府拨款将木板桥面改成钢筋混凝土行车道。1965年由省交通厅拨款80万元,省城市建设设计院设计,省交通厅公路基建工程队承建,加固桥柱,加宽桥面,利用原桥墩台,将上部结构改建为行车道(宽5.8米),扩大两边人行道(各宽2米)。将北岸上桥坡增筑立体交叉引桥,跨越凌风东路,延长桥身100米。改建工程于1967年完成。改建后的梅江桥全长约300米,宽12米,荷载能力增至汽一1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