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羊帕米尔亚种

牛科盘羊种下的亚种
盘羊帕米尔亚种(学名:Ovis ammon polii):雄性肩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200千克。雄性的弯角粗大,长达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状,外侧有环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弯度不大。毛的颜色从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颜色浅一些。脖子白色,没有类似赤羊的鬃毛。
盘羊的腿比较长,身材比较瘦,与其它野绵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较差,因此在逃跑时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是群聚动物,其习性与其它野生绵羊一样。在发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约5至10头羊组成的群。发情期在冬季,这样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树叶为生。
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较大篇幅地提到了帕米尔高原上的羊。他告诉后人,那些野生的羊,“羊体硕大,羊角长达三四掌尺,有的羊角甚至长达六掌尺。”至今为止,欧美人士说起“帕米尔盘羊”,对方很可能挠满脸的迷茫。他们称帕米尔高原这种大角大野羊——马可波罗羊。

形态特征

盘羊帕米尔亚种躯体粗壮,体长1.2-2米,肩高90-120厘米,体重65-185千克,肩高等于或低于臀高。头大颈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别陡直,适于攀爬于岩石间。有眶下腺及蹄腺。乳头1对,位于鼠[]部。通体被毛粗而短,唯颈部披毛较长。体色一般为褐灰色或污灰色,脸面、肩[jiǎ],前背呈浅灰棕色,耳内白色部浅黄色,胸、腹部,四肢内侧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污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于其他各处,尾背色调与体背相同,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