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簇舌巨嘴鸟属-抖音百科
簇舌巨嘴鸟属的鸟类均属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鸟,其13个种类较巨嘴鸟属的种类体型小而细长,尾更长。它们栖息于暖林及边缘地带,很少出现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方。簇舌巨嘴鸟属的属名由德国动物学家约翰·卡尔·威廉·伊利格于1811年引入,结合了古希腊语中的“pterón”(意为“羽毛”)与“glōssa”(意为“舌头”)。乔治·罗伯特·格雷在1840年将黑颈巨嘴鸟指定为该属的模式种。德国自然学家乔治·马克格雷夫在1648年的著作《巴西自然史》中首次使用了“簇舌巨嘴鸟”这个名字来指代黑颈巨嘴鸟,该名字源自图皮语中的Arassari。此外,一种独特的藏红花巨嘴鸟曾被归类为独型属巴氏巨嘴鸟,但雷纳托·基穆拉和合作者在2004年的研究表明它属于簇舌巨嘴鸟属。 外形特征
簇舌巨嘴鸟属的上体黑色或墨绿色,腰部深红色,头部通常为黑色和栗色。下体以黄色为主,大部分种类有一处或多处黑色或红色斑纹,有时会形成一块大的胸斑。长喙呈现出多种色调搭配,包括黑色与黄色、黑色与象牙白,栗色与象牙色、橙色、红色等。喙缘一般成明显的锯齿状,外表为黑色或象牙色,看上去有几分像牙齿。此鸟的嘴尽管很大,但是重量还不足30克。嘴骨构造很特别,它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外面是一层簿壳,中间贯穿着极细纤维,多孔的海绵状组织,充满空气,因此,它丝毫感觉不到沉重的压力。 簇舌巨嘴鸟是巨嘴鸟中为数不多的两性差异明显的种类;雏鸟长到四周大就可以通过体羽来辨别性别。 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