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zoology),亦称“动物”。生物学科科目之一。中国多在初中二年级或继植物学之后开设。主要介绍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有时还介绍农业、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动物的地理分布。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进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使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受到生物进化观点、生态学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训练学生掌握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动物学方面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释 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1] 研究意义
由于动物学是一门具多种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不仅学科本身的理论研究内容广博,与农、林、牧、渔、医、工等多方面的实践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纷纭多彩的动物界不仅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美化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了丰富内容。因此,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方面我国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动物种类及数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许多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和珍贵动物,有些是珍稀濒危动物。为了开发利用动物资源,需要首先调查研究摸清动物资源的情况,这在我国尚是一项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基础工作。在保护动物资源方面,如何挽救濒危物种保护受胁动物,都需要了解有关动物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规 律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知识,因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一旦灭绝不可能再现。例如大熊猫、朱鹮等的保护工作已深受世界关注,我国动物学科技工作者已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尚有大量工作要做。随着工业发展,污染加剧、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保护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方面,动物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但如果不注意保护、合理利用就不是用之不竭,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