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恩寺塔

甘肃省平凉市的明代佛塔
延恩寺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区东宝塔梁上。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正德十年(1515年)、天启七年(1627年)及1985年重修。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石质塔基,通高33.5米,底座用长36.64米。第一层朝南开券门,门楣上方嵌有楷书“大明”匾额。从第二层起,四面开门[kān],有仿木窗[líng]、围栏、斗拱。琉璃瓦盖顶为覆盆式,顶端立有小铁塔一座,形体与主塔相仿。

历史沿革

据《明史》记载,朱 元璋建立大明后,在改组国家中枢机构的同时又大封诸子为王,让他们“控要害,以分制海内”。从洪武二年开始(公元 1369年)实行“诸王之制”,将二十三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第22子朱(公元1383-1417年)被分为安王,封国在平凉永乐六年(1408年)朱盈来到平凉,十年后,朱楹[hōng],无有子嗣,藩国被除,仅留典仗校尉百余人看守安王陵园。
延恩寺风光掠影
明代赵时春作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的《东塔寺记》和《塔记》,对当时修建延恩寺宝塔有较为详细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