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少

原北京大学讲师
刘少少(1870~1929),原名[nài]和,字少珊,湖南善化人。青年时代就学于岳麓书院,为湖南学改徐仁铸所赏识。1905年戊戌政变后留学日本,习法政,期间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并撰有《苦政治与改治家》等文,开始办报活动。1909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少少”笔名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湖南公报》、《公言》、《中华》等报刊的编辑、记者、主笔。1915年拒绝了袁的贿买,辞定天津,并发表文章反对帝制。 1918年后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师,研究老庄哲学,有报界“怪杰”之称。

百科名片

刘少少(1870年—1929年),原名鼐和,字少珊,湖南善化人。
刘少少少年时贫困无家,住在岳麓书院院舍中,曾随提督方有升参加援越之战,战后,仍居岳麓,敝衣破履,扃室读书,为文时有新思,迥绝意表。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