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蕤,字景回,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长子,晋武帝司马炎之侄,西晋宗室。出继叔父辽东王司马定国,封辽东王。太康四年(283年),改封东莱王。后历任步兵校尉、屯骑校尉。[2]
人物生平
司马蕤(?—301年),字景回,东莱王,西晋人。性凶暴,嗜酒无度。曾多次侮辱大司马司马冏,又因要求开府遭拒,心理大为怨恨,乃密表司马冏专权,与左卫将军王舆一同计划将其除掉。事泄,八月废司马蕤为庶人,徙于上庸,暗杀。诛王舆三族。 蕤字景回,出继辽东王定国。太康初,徙封东莱 王。元康中,历步兵、屯骑校尉。蕤性强暴,使酒,数陵侮弟冏,冏以兄故容之。冏起义兵,赵王伦收蕤及弟北海王寔[shí]系廷尉,当诛。伦太子中庶子祖纳上疏谏曰:“罪不相反,恶止其身,此先哲之弘谟,百王之达制也。是故鲧[gǔn]既殛[jí]死,禹乃嗣兴;二叔诛放,而邢卫无责。逮乎战国,及至秦汉,明恕之道寝,猜嫌之情用,乃立质任以御众,设从罪以发奸,其所由来,盖三代之弊法耳。蕤、寔,献王之子,明德之胤[yìn],宜蒙特宥,以全穆亲之典。”会孙秀死,蕤等悉得免。冏拥众入洛,蕤于路迎之。冏不即见,须符付前顿。蕤恚[huì]曰:“吾坐尔殆[dài]死,曾无友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