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东部,地处正阳门(前门)西南侧,东至前门大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北至前门西大街。街道总面积1.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28985人。大栅栏街道是北京市著名的古老街市和繁华商业闹市区,拥有大栅栏商业街和琉璃厂文化街(今东街)。 大栅栏街道历史悠久,辽金时期位于都城燕下乡海王村一带,元朝时期属宛平县,明朝时期属正西坊,清朝时期属中城和北城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属外二区,1949年后属第九区和第六区,1952年属前门区,1958年划归宣武区,2010年划归西城区。 大栅栏街道现辖9个社区,办事处位于西城区棕树斜街26号。街道与东城区前门街道、天桥街道、椿树街道、西城区南新华街街道和宣武区琉璃厂文化街街道相邻。2011年,大栅栏街道总人口为5.66万人,财政总收入为1.7亿元。 历史沿革
明张竹坡《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并未收载“大栅栏”这个地名,在前门外路西只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其中的廊房四条就位于现在大栅栏的位置,可见在明朝还没有栅栏这个地名。而所谓的“廊房”指的就是用于临街经营的店面房,由此可见,在明朝虽然没有大栅栏这个地名,但大栅栏所在的位置就已经是一处商贾云集的繁华商业区了。 明弘治元年,为治理京师社会治安,在北京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质栅栏,栅栏由所在地点居民出资修建,从此以后直到清朝末年在北京的街道上共修建了一千七百多座栅栏。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格外的大,因而被称为大栅栏,久而久之大栅栏就取代廊坊四条成为这条街道的正式名称。 光绪二十五年大栅栏发生火灾,木质栅栏被烧毁,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直到2000年北京市政府又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真正的栅栏才又回到大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