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竹坡-抖音百科
张竹坡(1670年~1698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堂号“皋鹤堂”,清朝著名小说评论家。[1] 张竹坡,6岁能赋小诗;8岁入读私塾,以博闻强记闻名闾里;15岁第一次参加乡试被点额而回,不幸其父同年猝死,家道中落;此后短短几年之间,张竹坡疲于应试,屡试不中;在第四次落榜后,他心灰意冷,北漂京城,一次偶然机会参加长安诗社的活动,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长章短句,赋成百有余首”,倾倒同社,名声大震,被誉为“竹坡才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6岁的张竹坡怀着抑郁不平的心情,在徐州家中之皋鹤堂开始了对《金瓶梅》的点评,他以超人的文学才华,饱墨濡毫,闭户半月写下十余万字的评论,题为《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2],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理论的典范之作,至今无人超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张竹坡猝然病故,年仅29岁。[1] 张竹坡一生共有6种著述传世,其一为《乌思记》,其二为《金瓶梅》批语,其三为《幽梦影》评语,其四为诗集《十草》,其五为《治道》,其六为《东游记》,其中以评点《金瓶梅》最为人所知。[3]张竹坡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泄愤”之书,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黑暗面的批判,而且是对于社会道德风尚的批判;他指出,《金瓶梅》不是一篇花娇月媚文字,而是一篇市井文字;[2]他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史记》,这扭转了俗世将《金瓶梅》视为淫书的观点。张竹坡的小说批评观,展现出清时小说理论的进步思想。[3] 人物生平
张竹坡自幼聪颖好学,以博闻强记闻名遐迩。十五时参加乡试,然而一直仕途不顺。张竹坡同族显赫权贵极多,唯其一支布衣寒门,这促使张竹坡自幼发愤进取,然仕途不顺,屡试不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第四次应试,在名落孙山之后,便遍游京师,在天下名流荟萃的长安书社,大展诗才,赋得诗词百余首,众称其为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