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集》是中国古代蒙学读本之一,作者不详,但从内容上分析,为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所撰。该书共一千八百八十二字,分为四段,以韵文编成。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及“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这些格言谚语多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此书是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蒙学教材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容简介
《名贤集》为南宋以来流行在民间的一种通俗读物。里面收集了一些格言、诗句、谚语等。其中有些内容属封建说教,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 《名贤集》以历代名人贤士的名言善行,讲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名贤集》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其间集有不少成语、格言,是古代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
《名贤集》辑者不详,学者们认为是宋代以后的一位儒家学者。它是一部旧时很流行的童蒙读物,但其内容实际与童蒙无关,主要是辑录关于为人、治家、处世的格言或谚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