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氏龙-抖音百科
赖氏龙(属名:Lambeosaurus)又名兰伯龙,意为“赖博蜥蜴”,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赖氏龙是草食性恐龙,可采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以釜头状冠饰而著名。目前已有数个可能种被 命名,化石发现于加拿大埃布尔达省、美国蒙大拿州、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但只有两个在加拿大发现的种较著名。在墨西哥发现的窄尾赖氏龙(L. laticaudus),是最大型的鸟臀目恐龙之一,身长15公尺;其它的种则是中等大小。 形态特征
赖氏龙中最著名的种是赖氏赖氏龙,与更著名的冠龙相当类似,但两者的冠饰不一样;赖氏龙的冠饰往前倾,冠饰里的垂直鼻管位在冠饰前部。赖氏龙缺乏冠龙的鼻部隆起,这鼻部隆起构成冠龙冠饰的一部分;这也是辨别这两属恐龙未成年体的唯一方法。赖氏龙的冠饰外形随者年龄而有所不同。 赖氏龙如同其它鸭嘴龙类,能够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这可以从相关物种的足迹证明。赖氏龙的长尾巴有骨化肌腱支撑,防止尾巴下垂。赖氏龙的手有四个手指,缺乏拇指;但中间三指有蹄爪,能够联合在一起,显示赖氏龙能够以前肢支称重量。赖氏龙的小指能够用来操作物体。每个脚掌只有中间三个脚趾。 赖氏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顶的冠饰,最著名两个种的冠饰并不一样。完全成长的赖氏赖氏龙有釜状冠饰,而那些被推测为雌性的标本,冠饰较短、较圆。斧状冠饰的刀锋部分是从眼睛前方突出,而把柄部分是从头颅后方延伸出来的坚硬骨棒。斧状冠饰的刀锋部分分成上下两部分,最上缘部分相当薄,随者年龄而缓慢成长;而鼻管从冠饰的下部空心部分通过。大冠赖氏龙的冠饰把柄部分缩小,而刀锋部分则扩张。目前赖氏龙保存最好的标本,只有保存了冠饰的前半部。目前还没发现窄尾赖氏龙与条纹赖氏龙的冠饰;不过可从窄尾赖氏龙的大体型与尾巴辨认它们,它们具有延长的人字形骨与神经棘,类似亚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