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希武-抖音百科
周希武是清末民国初年杰出的文化名士。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字子扬,甘肃天水人,清末膜生。从小艰苦励学,因家境贫寒,夜间点不起油灯,只得就香炷读书。周希武治学严谨,著作甚丰,公开发表的著作,除《玉树调查记》外,还有诗稿《榆枋游草》。 正文
周希武回到天水后,益博览群书,潜心钻研文史。周希武不仅限于闭门读书,对国家时局也极为关注,时至清未。资产阶级的各种新思想、新学说不断出现,使周希武深受影响,面对清政政府朝岗日坏,积弱不振,科场腐朽的现实,他发出了“科第斯人半世歌”的愤言。为此,周希武弃科举,期致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甘肃武备学堂。以后他又就读于兰州的甘肃书院。 周希武在兰州、武威期间,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深得在甘肃都督府供职的湘潭人士黎丹赏识,二人互以诗文增答,结为挚友。黎丹精通汉藏文字之学,留心边疆地理及事务,周希武与之结识后,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从业方向,影响颇深。随着周希武在知识界声名日高,渐被政界人士所赏识,先应甘肃新军三标统带周本斋之请,担任文案,继又被推荐给甘肃邓督张广建,办理公署公文。 民国三年(1914),为解决玉树二十五族的归属问题,周希武毅然前往玉树,作勘界调查,此行中著成《玉树土司调查记》(后称《玉树调查记》)一书,书分上、下二卷,附叶海纪行》一卷,民国八年(2919)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调查研究动作,不仅为人们认识玉树提供了翔实的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玉树的神秘面纱,还驳正了北洋政府在外交上准备承认玉树地区为外藏的荒唐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