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纪

出自于《古语拾遗》
日本书纪》(にほんしょき、やまとぶみ)是日本留传至今最早的正史[1]六国史之首,原名《日本纪》。[2][3]与《古事记》合称为‘记纪’。全书用汉字和万叶假名写成,采用编年体,共三十卷,另有系谱一卷,系谱如今已亡佚。多半借用中国典籍上之文字,拿来描述上代所传承之传说。[4][5]
依《古语拾遗》所述,“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6][7][8]”在编[zuǎn]《日本书纪》之前,并没有正式的文献记载,仅有口耳传说,且日本与韩国相同,当时以汉文作为正式的官方语言,考虑到文字之华美性,是以编纂《日本书纪》时,多半借用中国典籍上之文字,拿来描述上代所传承之传说,是其一大特色。[9]

内容简介

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的天武天皇欲向外宣示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成。舍人亲王等人所撰,于公元720年(养老4年)完成。记述神代至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全书用汉字写成。
在《日本书纪》之外,当时亦有《古事记》《风土记》等等各种书籍传世,比照其纪录,或有重叠,或有相违,是纪录口传文学时必定产生之现象。由此可以想像,当时的传说以有多种版本,非一时、一地、一人所造,而《日本书纪》之目的,即在编列出为准之“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