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牛墟

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莞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称广东“三大牛墟”,有近400年的历史,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历史的“活化石”。2007年,横沥牛墟被评为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横沥牛墟交易地点曾几度变迁,1995年位于镇区骏马路的现代化横沥牛行正式建成,从此蜕变为“行”,横沥牛墟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牛行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22980平方米,是目前东莞最大的单项耕牛市场。牛行设计美观,具浓厚的园林特色,内设果林区、试耕区和园林式的交易区,并配有牛宾馆、牛泳池、牛花园、牛医院和金牛酒店,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横沥牛墟以耕牛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声名远播。每逢公历以一、三、六、九为尾数的日子,省内外各地客商、农民就会云集横沥,参加设在这里的耕牛交易墟市。横沥牛行买卖牛只品种甚多,水牛黄牛、牛仔、壮牛样样俱全,行内有经纪当场评价议价,买卖双方当场交易。
现今,牛行每日成交量近1000头,除满足珠三角地区的牛肉需求外,还远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西南、华南、东北地区的客商千里迢迢来到横沥进行牛只交易;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客商也远涉重洋来到横沥开展牛只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1]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