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大学

1906年创办于湖南的教会大学
1906年11月16日,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耶鲁友人怀着“青年拓荒者”的美好理想,在长沙西牌楼创办了“雅礼大学堂”。日后发展成称之为“中国耶鲁”的学府组合:雅礼中学(Yali Middle School)、雅礼学堂(College of Yale-in-China)、湘雅医院(Hsiang-ya Hospital)、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和湘雅护理学院(Hsiang-ya Nursing School)。医学院和医院选名“湘雅”,“湘”表示湖南,“雅”代表“雅礼协会”。这一名称表达了独特的合作伙伴关系。1914年9月,翘首以待的雅礼学堂(College of Yale-in-China)开学。除了国文和中国文学课使用中文外,其他课程的主要教学语言为英语。迁址标志着随后10年难以置信的发展。原来的预备学校成为雅礼中学(Yali Middle School)。1931年雅礼协会决定联合其他4个美国英国组织,共同在武汉创建华中学院(雅礼学堂并入,后发展成华中师范大学)。[1]1940年教育部将湘雅医学院收归国有。

创办

20世纪初年,美国雅礼会决定在中国办学传教,首先派出德士敦(Thurston)来华,选定长沙作为他们办学的理想地点。1903年,湖南境内10个基督教会的代表在长沙开会,议决邀请美国耶鲁大学传教会将长沙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心,建议在长沙创设理学院、文学院和医学院。雅礼会接到这一报告后再一次进行了论证,认为湖南有2000多万人口,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地处华中腹地,可以影响全国。因此决定在长沙兴办学校。于是,雅礼会又派席比义(Seabury)来长沙。席比义曾在明德中学教过英语,与长沙教育界人士接触广泛,但他还没来得及创办学校,就在庐山[]岭淹死了。此后,雅礼会又派盖葆赖(Gage)和胡美来长沙。1906年,他们就在长沙创办了美国雅礼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校——雅礼大学,由盖葆赖任校长。
雅礼大学
雅礼大学最先在长沙西牌楼雅礼医院的对面租借民房为校舍,于1906年11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首次招收了 预科生53名,全部是男学生。从此直到大革命时期,雅礼大学预科共办了20年,先后毕业学生200多人。从1914年开始,雅礼大学开始招本科生。开始时仅有文科和理科两个学科。1919年,雅礼大学迁往北门外麻园岭,并于1920年建立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的科学馆。此后,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医学预科由雅礼大学接办,雅礼大学除文、理科外,又有了医预科(两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