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湖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湖泊
城西湖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县城西面,也称霍西湖,为黄河夺淮后,[fēng]河下游河口段淤积而成,是一个面积199平方千米的内陆湖泊,水深一米多,底部平坦,为汙泥质。[1][2]城西湖具有蓄洪、灌溉、水产和航运的作用;在60年代“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下城西湖被南京军区选中围湖造田,解决部队粮食供应困难。[1][2]
城西湖总来水面积1816平方千米,湖区原有四处入淮口,即王截流、龙窝口、万民闸、任家沟;至1950年,仅存万民闸一处,其余均已堵塞。[3]历史上城西湖水患频繁,首为淮水倒灌,次为淮河高水位时内水得不到外泄,形成内涝;20世纪退田还湖后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水患得到基本治理;城西湖现在作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组成部分,其船闸改建作为通往霍邱、沟通淮河的枢纽。[2]
城西湖是淮河中游南岸最大的湖泊洼地,还是“五七指示”的发源地,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在总后勤部下达了关于建设城西湖、牛田洋盘锦等农场的批示,历史称之为“五七指示”;1986年,经邓小平批准,城西湖退耕还湖,水患得到基本治理,随后发展文旅事业。[4]城西湖特产丰富,沣虾、银鱼、桂鱼、黑鱼、螃蟹等远销数省,城西湖莲藕还入选“六安市乡土特色产品品牌目录”,成为全县11个被认定的乡土特色产品品牌之一。[3][4]

位置境域

城西湖,又名沣湖,为淮河中游大型湖泊之一,对调节淮河洪水,保证下游城市、矿区、铁路等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东与霍邱县临淮、牌坊、俞林、宋店等乡和霍邱县城相接,南、西与坎山、邵岗、五塔、高塘、范桥、周集等乡沿岗相连,北滨淮河。民国以前,西含临王洼地、东北包括姜家湖。民国8年(1919),淮河西湖长堤筑成,接着筑成上格堤,民国28年(1939)下格堤建成。西湖的范围一般指上格堤以东,下格堤以西,不再包括临王洼地和姜家湖。建国初期,以海拔高程20米等高线为城西湖与四周岗(湾)的分界线。1966年围垦后,西湖的地图标记确定标在北起沣河桥,南到宋店乡的张集,东抵俞林乡的岗脚,西到坎山乡湾地的19米高程以下范围内的33平方公里的地区,被围垦区则称为城西湖围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