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镇位于台湾彰化县东南,东螺溪(旧浊水溪)北岸,人口有10535户、33215人。在清领时期曾是中台湾之重要河港与货物集散地,经溪湖、鹿港可与福建从事贸易。然而日据时期以后,因东螺溪失去浊水溪下游主流地位且溪流淤积,后兴筑铁路时又未经过本地,交通枢纽地位渐被员林所取代。 北斗镇旧名“宝斗”,后改称为现名,惟闽南语里仍习惯称之为宝斗,又因为北斗位于东螺溪北岸,水北为阳,亦有文人以“螺阳”称之。 历史沿革
北斗镇原是巴布萨族“东螺社”、“眉里社”的活动地区。1715年有客籍移民开垦旧眉庄(今溪州乡),由北斗镇内庙宇创建年代推算,大约在康熙末年就有汉人聚落的形成。《续修台湾府志》内的东螺街位于今溪州乡旧眉村,形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