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峻

庾峻
庾峻,字山甫,晋朝[yǐng][yān]陵(今河南鄢陵县)人。曾受汉朝司徒的招聘,历任颍川郡功曹,被举荐为计掾,豫州聘任他为从事,晋武帝即位,封他为关中侯,升任司空长史,改任秘书监御史中丞,有任命为侍中,兼任谏议大夫

人物生平

庾峻,字山甫,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庾峻从小好学,才思敏捷。游学到京师,听说魏朝散骑常侍(官职名)苏林在家又老又病,前去探望。苏林曾经是庾乘的学生,见到庾峻后痛哭流涕,很久才说:“你的祖父才能很高,而且性格谦虚退让,慈祥和蔼,爱护众人,清静无为,没有奢欲,在世时不经营家业,只是修德养性而已。鄢陵从前有百姓五六万户,听说现在才有几百户。你的伯父和父亲从小就经历战乱,能够平安的活到今天,你的伯父在当今是国家栋梁,你们兄弟又非常有才能,这都是你的祖父积德所致啊。”
庾峻历任颍川郡功曹(官职名),被举荐为计掾(官职名),豫州聘任他为从事(官职名)。太常卿(官职名)郑袤见到庾峻,非常惊叹,把他推荐为博士(学官名)。当时学界注重《庄子》《老子》而轻视儒家经史,庾骏担心儒道不能推广和发扬,于是静心投入研究儒家经典。正逢高贵乡公临幸到太学,向庾峻询问《尚书》的大义,庾峻引述老师的观点,阐发说明《尚书》的主旨,解答其中的疑问和不通的地方,回答的非常详细。升任为秘书丞(官职名)。长安当时有个大案子,久久不能判决,于是朝廷任命庾峻为侍御史(官职名),前往审理,朝内朝外都陈赞他的公正。晋武帝即位,封他为关中侯,升任司空长史(官职名),改任秘书监御史中丞(都是官职名),有任命为侍中(官职名),兼任谏议大夫(官职名)。常常侍奉在皇帝身边,为他讲解《诗经》,中庶子(官职名)[shào]谈论《风》《雅》正变(指《诗经》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的大义,庾峻来回出来向他问难,在坐的都不能驳倒他。
当时的风俗互相攀比,礼让的风气得不到发扬。庾峻上疏说:我听说黎民百姓的品性,人多但是贤能的人太少;分设了官职,则官职少而贤能的人又太多。因为贤能的人多而增设官职,则有碍教化;因为没有过多的官职而放弃了贤能的人,则不合大道。所以圣贤的帝王治理天下,因人的品性,有的让他出仕,有的让他隐居,所以现在有在朝做官的人,又有在山林隐居的人。在朝为官的人,辅佐君主,教化天下,正如人有股肱、心[],是不可分的整体。在山林隐居的人,穿着粗布衣服,揣着宝玉(比喻才能),隐居在丘壑田园,它们的品节远远高于众人。他们轻视爵位服饰,远离耻辱来保全自己的志向。处在最下等,虽然没有建立功绩但是能知足。他们的清洁高尚足以让人遏制住贪污之心,他们的隐忍退让足以平息鸡毛蒜皮的纠纷。所以在朝为官的人听说到他们的事迹而高兴,在将要受封的时候都能推辞不受。这就是山林隐居的人和不愿被过度宠爱的大臣们的可贵之处,先古的帝王赞扬这些人。他们虽然远离凡世,但德行符合圣主的主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同于朝廷官员,而他们的功绩一样有利于国政。所以对隐士的表彰,大到赐给玉帛,征聘为官,其次有颁发几杖,使之以厚德载物,出仕或隐居都有选择。朝廷上贤才很多的话,在野的人也多有君子,这是先古的帝王所要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