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鸾文存》是张季鸾编写的唯一一部著作,由大公报馆于1944年首次出版。[1] 出版历史
《季鸾文存》最初于1944年11月由大公报馆出版,随后经历了多次再版和影印。民国三十三年至民国三十六年间,该书在中国大陆进行了三次版本更新。此外,台湾地区也有多个出版社发行过不同版本,包括文海出版社、文星书店以及新生报社。1989年,上海书店对《季鸾文存》进行了影印。[2]
作者简介
张季鸾(1888-1941),原名炽章,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家和政论家。他的祖籍位于陕西省榆林市,1888年3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早年丧父后,他随母回乡并在烟霞草堂接受教育,受到关学大师刘古愚的影响。1905年,张季鸾以官费留学生身份前往日本深造。归国后,他在上海《民立报》担任记者,并在辛亥革命期间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参与撰写重要文件。因反对袁世凯而被捕入狱,获释后继续投身新闻业,曾任多份报纸的编辑和记者。1926年,他与他人共同创办新记公司,接管天津《大公报》,并担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张季鸾以其犀利的文笔和独特的标题制作技巧著称,被誉为“陕西三杰”之一。周恩来等人曾评价其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