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抖音百科
青岛市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建于1980年11月,[1]市场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建设面积6800平方米,以即墨路、李村路为中心,横跨4条支路,拥有1300多个摊户,[2]1987年上市品种11000多种。[3]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位于聊城路47号市901重点工程 (青岛市地下中心商业街 )的配套工程内,[4]市场于1997年10月退路进室,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市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5]据市北区胶州路工商所副所长刘铭介绍,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前身是旧家具、旧自行车市场,1980年 10月正式成立,经营地点在即墨路,当时只有摊位 50余个,主要经营旧货、小百货。[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路逐步扩大到李村路、潍县路、易州路、博山路、芝罘[fú]路,摊位增加到 1100多个。经营品种有服装 (含辅料 )、小百货、鞋帽、工艺土产品、修配、箱包等,逐渐成为本市最知名的小商品市场,先后有 3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领导人到该市场参观购物,我国多位国家领导人也到该市场视察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7]据市 901重点工程指挥部商场部提供的数据,2006年年底,即墨路小商品城共设有经营性区域 3000个左右,有 5000多业户参与经营,从业人员上万人。周一至周五客流量达 5万人次,周六、周日则超过 1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过两亿元。 市场发展
据统计,该市场开放7年来,总成效额达3亿多元,其中1987年为7800万元,比1986年的6850万元增长了13.8%,成为居民、游客购物观光的重要场所。1987年,即转业路小商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三定六包”(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和包管理、包秩序、包服务、包宣传、包卫生、包统计)岗位责任制,并对摊户实行“入市登记,摊位定点,人员定位,对号入市亮证经营,明码标价,佩戴入市交易证,悬挂摊户意见箱”等管理,引导摊 户开展“文明经商”活动,教育摊户致富不忘国家,使市场管理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1984年至1987年共收到表扬信37000多件(条);摊户认购国库券87万元,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10余万元;摊户拾金不昧3900多起,价值14万余元。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山 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等先后视察过该市场,并给予较高的评价。1987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先后被评为市、省和国家工商系统“文明市场”。 “地下商业”是青岛颇负盛名 的一大特色,青岛市内主要有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龙山地下商业街,火车站益群地下商业街,中山商城,以及汇泉地下商业街。提起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青岛市民广为熟知,也是大家经常光顾的地方。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历史悠久,是改革开放最早时期形成的,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当时武汉的汉正街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