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缨

明代书画家、竹刻家
朱缨(1520—1587),明代[1]书画家、竹刻[2]家,字清父,号小松,南直隶松江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居住于清镜塘。他是朱鹤[3]的儿子,他自幼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擅长小篆[4]及行草[5]书法,绘画尤其注重气韵的表现,无论是长卷还是小幅作品,都各具特色。他的画作有时模仿王维等名家风格。他还善于用竹木雕刻古代神仙佛陀的形象,其作品被鉴赏家们比作吴道子的作品。此外,他还能制作各种奇特巧妙的物品,如犀角、象牙、香料、紫檀制成的图匣、香盒、扇坠、簪纽等,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超越了前人的成就。朱缨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因此只有酒家能够经常见到他,而其他人的请求往往得不到及时回应。他曾拒绝了禹州徽王的高薪聘请。他还精通修剪盆栽,将小树按照自己的创意修剪成独特的形态,人们争相购买。虽然他也擅长诗歌创作,但并不频繁写作,留下了《小松山人集》一书。

家庭背景

朱缨的父亲是竹刻家朱鹤,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稚美(字伯鲁,号万松),以读书为业,终身未仕;次子稚恭早逝;三子稚征(字叔子,号三松)继承了家族的竹刻技艺,使得朱氏的雕刻技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他们父子三人被誉为“嘉定三朱”。

出土作品

1966年4月,在上海宝山顾村镇明代朱守城夫妇墓中出土一件朱缨《刘阮入天台》竹刻香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