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迟

吉林省政协委员
刘迟是建国后从事电影译制工作的老翻译之一。从1949年起,陆续翻译了一百一十多部外国影片。在译制片工作中成绩显著,在广大观众中享有声誉。他已年迈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说,他的心将永远伴随着党和人民的电影事业跳动。他曾五、六次被评为厂的先进工作者。先后出席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文代会,被推选为中国作家协会长春分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电影联谊会理事和吉林省政协委员等。

人物简介

原名刘玉璋,是辽宁省铁岭县人,生于1913年11月26日。在他五、六岁时,随家迁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学后就读于哈尔滨道外粮业工会私立职业学校。1928年毕业于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接着又在中东铁路扶轮学校和中东铁路车务专科学校读书。当时,中东铁路是中苏两国合营。哈尔滨市中小学都教授俄文。在扶轮学校和车务专科学校几乎一半课程用俄文讲授。从而,使刘迟从小就学会俄语。当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在中东铁路东线的小九站、二层甸子、蜜蜂站一带当过练习生、搬道员、副站长等职。与苏联人共事三年左右,使他有机会提高俄语会话能力,也了解了苏联人的生活习俗,为他以后从事俄文翻译工作创造了条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东北沦陷,中东铁路转卖给日本。当时,刘迟因感到在日本人管制下工作受气,就以母病为由离职回家。可是,1934年冬季,伪满洲国国务院统计处搞人口普查,因北满一带俄侨较多,需要懂俄语的人参加人口普查工作。这样,刘迟被伪统计处招募,之后被留用。
刘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