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泰山行宫-抖音百科
泰州泰山行宫,又名奶奶庙。它是泰州道教的代表。崇儒祠、光孝寺、泰山行宫三大建筑,成为泰州儒、释、道的三大标志。泰山行宫成就了泰州宗教文化一条街的完整。泰山行宫的“身世”鲜为人知。行宫是指古代供帝王出京后居住建筑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的临时住所。泰山行宫不是为皇帝建的,而是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离开山东泰山时建造的行宫,故称之为泰山行宫。 行宫组成
泰山行宫原来有三殿组成,现仅存大殿一座。殿中供奉的神像说法不一。清代夏退庵在其<退庵笔记>中写道:“西桥西有泰山行宫,俗呼奶奶庙,莫详其义。有云泰山碧霞元君,则曰顶上奶奶清口之惠济,祠曰奶奶庙。他处凡元君行宫皆以奶奶庙称之。”从庙中三尊铜像来看,均系 宫装打扮,两手合供处有执圭的长方形孔痕迹,端坐的姿态是朝觐的样子,中为女神,两边是侍女。故庙中供奉的是碧霞元君。 道光《泰州志》对泰州城内泰山行宫,未有更多的的记载,只有“泰山庙,在州治西祀碧霞元君”简单的一个条目。但在该志书的第三十一卷《艺文》中,全文收录了明代余有丁《海安镇碧霞宫》一文,云:“泰之属镇名海安者,东北半里许有凤山焉……而巅于山者,乃层殿跻[jī]霄。朱丹灼锦,亭楹寝庑,品式灿备,云碧霞行宫焉……以故镇之旱涝疠[lì]疫,望宫而祷,祷辄应,即香鼎盈,馥靉团结,山眉出云,碧彩罩宫,山之灵酿神之应,神之应而山灵加数十、百里外闻应而祷者,祷复应,于是祷者转多。春和景明,水陆四集,爇[ruò]显……”明崇祯年间兴化的李清在<梼杌[wù]闲评>的第一回“朱工部筑堤焚蛇穴,碧霞君显圣降灵签”里,明确地告诉人们说,宝应的泰山庙是因黄淮水患,碧霞君显灵助修河堤而兴建。碧霞元君自称是“奉玉帝圣旨来淮南收复水怪,保护漕堤,永保黄河下游,为民生造福”,她能“上保陵寝,中保漕运,下护生民。”李清称碧霞元君是“永护漕河福德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苏北一带,碧霞元君主要就是镇旱涝疠疫、永护漕河、防止水害,特别是拯救水涝灾害灾民生命的神灵。 行宫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