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式步兵炮

二战日军装备的一款70毫米口径小火炮
92式步兵炮(The type 92 infantry gun,别名小钢炮、大队炮)是日军武器装备中的一种武器,1928年11月由日本研制,1930年3月投入使用。该型炮口径70毫米,质量为212千克,是一种便于随步兵机动的轻型平射火炮,用于摧毁[diāo]堡工事和火力点,打击敌方装甲目标,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种堪称“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1][4][2][3]
92式步兵炮的优点众多。重量轻,方便运输,200公斤重的92式步兵炮,人力可拖曳其前进,还可以分解运输,对战区的道路状况要求降到最低点;易于隐蔽,体型矮小,全高62厘米,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下降到50厘米左右,容易被隐藏。利用这项优势,92式步兵炮可以隐蔽部署在离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高爆弹重达3.8公斤,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需要的支援。设计上重心较低,加上独特的弯曲轴杆,火炮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在-10°至+75°之间可以灵活起射,如果在大仰角位置射击,还能当迫击炮使用。[3][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只要有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行动,都能看见92式步兵炮的身影。[3]解放后不久被淘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军队装备水平的提高,92步兵炮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 [4]

历史沿革

日军的目标是远东地区,大多是开阔的平原,对火炮曲射的需求并不大。其次,跟同级别口径的步兵炮相比,迫击炮射程较短,精度差,更容易耗费太多的弹药。日本并不是一个资源大国。减少资源损耗是他们工业设计的一贯思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