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脸长鼻袋狸

宽脸长鼻袋狸
宽脸长鼻袋狸(学名:Potorous platyops)是一种已灭绝的长鼻袋狸,最初于1839年由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描述,发现时其数量已很稀少。宽脸长鼻袋狸最初广泛分布于南澳大利亚半干燥的沿岸区域至西澳大利亚海岸,最北可能至西北角。然而,从亚化石遗骸得知,宽脸长鼻袋狸原本是长鼻袋狸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类,宽脸长鼻袋狸的耳朵细小且较圆,吻较短,颊明显肥胖。宽脸长鼻袋狸的栖息地几乎完全未知,但与它的近亲长鼻袋鼠Potorous tridactylus)和长脚袋鼠(Potorous longipes)不同,它们似乎没有生活在森林茂密的底层。从保存的标本来看,宽脸长鼻袋狸的体型比其他长鼻袋狸要小,约为300毫米(1英尺)长,尾巴为180毫米。它们的体重估计为800克。宽脸长鼻袋狸的毛发为灰色的上身和白色的下身,与长鼻袋狸和长脚袋狸的体型和毛色相似。宽脸长鼻袋狸在19世纪已经灭绝,最后一个活体捕获是在1875年。从亚化石遗骸可以看出,它们原本在南澳大利亚半干燥的沿岸区域广泛分布,直到欧洲殖民澳大利亚前,宽脸长鼻袋狸已经几乎灭绝。

分布范围

从亚化石遗骸得知,它们原本广泛分布在南澳州半干燥的沿岸区域至西澳州海岸,最北可能至西北角。对于宽脸长鼻袋狸的习性差不多完全不明。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它们不会进入其近亲长鼻袋鼠及长脚袋鼠所栖息的森林。少量活体标本的记录仅限于西南澳大利亚。亚化石遗骸表明其分布范围广泛,从澳大利亚南部到西部地区,包括努拉博平原,可能一直延伸到西北[jiǎ]地区。在袋鼠岛上也发现了遗骸。一些证据表明,宽脸长鼻袋狸,就像生活在沙漠中的沙漠鼠袋鼠一样,已经在入侵的欧洲兔子在该物种原本分布范围内建立栖息地时开始衰落。

形态特征

宽脸长鼻袋狸较其他长鼻袋狸细小,约长24厘米,而尾巴长18厘米。上身呈灰色,而下身呈白色,体形像大家鼠。它们的耳朵细小及较圆,吻短,颊明显肥胖。毛皮的颜色在上部为灰褐色,稻草黄色的毛发穿插在毛皮中,形成条纹效果。下腹和侧面为浅灰色。头部和身体长约305毫米,尾巴长约178毫米。后脚长约54毫米,体重约为800克。它们的鼻子短而钝,这是袋狸科动物中不寻常的特征,通常与红褐袋鼠(Aepyprymnus rufescens)和沙漠鼠袋鼠(Caloprymnus campestris)等物种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