伾山大佛

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倚坐弥勒佛
[]山大佛位于河南省浚县大伾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1]大伾山摩崖大佛始凿于后赵时期(319—351年),通高22.29米,[2][3]八丈的大佛藏于七丈高的楼内,为世界佛屋景观之一。[4]伾山大佛是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素有“南看乐山大佛,北看伾山大佛”之说,[5]也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倚坐弥勒佛,堪称中国八大弥勒佛之首。[2]
伾山大佛是一尊善[jiā][]坐的大弥勒佛像,佛像外部为清代妆塑的彩绘泥皮,原雕仅有三个局部可以窥见:即下颏至颈部;左肩部和双腿之间。伾山大佛与太原西山北齐倚坐大弥勒佛,最终确定了倚坐式弥勒佛的模式,影响隋唐以后的弥勒造像达八百年之久。[2]2001年6月25日,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

建设背景

伾山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高22.29米,为善跏座式的大型弥勒佛像。其开凿年代比乐山大佛早400多年,高度比龙门大佛高5米有余。因此,被专家称为“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石佛,大石佛造型古朴,线条遒劲,风格雄建,反映了早期造像的艺术特点,与北魏后期尤其是隋唐造像的清秀匀称风格大不相同,是我国佛教造像史发展中留下的典型范例。其历史、考古、宗教、艺术价值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被旅游界列为精品王牌。
伾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