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小说

对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反思小说,是1957年后以政策的失误为背景而构思的小说,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反思文学的理论和思想基础。[1]
最早的反思小说是1979年发表的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等,后来则有张弦的《记忆》、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贤亮的《灵与肉》、王蒙的《布礼》《蝴蝶》、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等。[1]

简介

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它和伤痕小说的界限并不十分分明,且互有交叉。反思小说是在伤痕小说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小说不再像伤痕小说那样直接展示个人所受的伤痛,而是较冷静的审视和挖掘造成这些伤痛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这类小说由伤痕小说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和批判进一步延伸,扩大到审视和反思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曲折的历史,乃至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出现的“左倾”错误,探讨造成“文化大革命”浩劫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原因,从审视历史中反思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