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声

何友声
何友声,1931年7月生,浙江宁波人。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长期从事船舶流体力学和水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船舶原理、螺旋桨激振力、空泡空化理论、水翼理论、出入水数值模拟等基础理论方面,作出许多贡献。在高等教育事业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1952年,何友声从同济大学流体力学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大连工学院造船系工作,担任秘书、助教。[1]何友声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1955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教[3],1956年晋升为讲师[4]。1995年,何友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2002年,何友声被遴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3]

简介

何友声,中国流体力学知名学者、高速水动力学研究先驱。1952年9月上海同济大学造船系毕业,1957年至1958年清华大学首届力学研究班学员兼辅导教师。历任大连工学院助教、上海交大造船系助教、讲师、工程力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至199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199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1989年至2003年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2001年获教育部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被遴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何友声
何友声长期从事船舶原理、高速水动力学、飞行力学和出入水理论研究,是水翼及其兴波的水动力设计的奠基人;70年代他率先倡导研究螺旋桨激振力,及时追逐了国际潮流,使中国设计的船舶减振性能一跃足与国外媲美。他在空泡流、空泡脉动特性、物体出入水过程的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国防建设。为适应长江口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航道建设需要,建立了河口水动力学的研究基地,积极推动为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在国内外一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由于他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曾先后10余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