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

中国男作家
1
2
萧军,男,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等,笔名萧军、[tuó]颜三郎、田军,于1907年7月3日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沈家台镇碾盘沟村(现锦州市凌海所属大碾乡),中国男作家。[1]
1929年,萧军在沈阳盛京时报》上出版第一篇白话小说《懦……》。[3][4]随后于1934年6月,他与爱人萧红共同来到青岛,创造出了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而且鲁迅在上海自费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帮助两人出版这两篇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并且为他们的书作序,因此奠定了萧军和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1940年,萧军前往延安,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等职务。随后,抗战胜利,他就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4]1946年8月,萧军被任命为佳木斯的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随即继续创办鲁迅文化出版社,并且担任社长。随后在1947年3月,他辞去“鲁艺”院长职务,回到哈尔滨。5月4日,萧军又创办《文化报》,并且自己担任主编,还创办了“鲁迅社会大学”。[3]1948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因在他主编的《文化报》上发表文章对当时的政治生活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受到批判,从而停止组织生活。在文革后,中央撤消了于1948年中国东北局对他的错误决定,恢复了党籍[4]1978年,参加了全国第四次“文代会”。[3]随后在1979年,萧军正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5][3]随后于1980年,萧军加入北京作家协会[5]1988年6月22日,萧军因病逝世于北京。随后于2006年6月,他的回忆录全集《人与人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