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派,是越剧中的一个流派,由吕瑞英创立,专长花旦角色,是越剧流派中最年轻的流派。[1][4]吕派传人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越剧团。[5][6][7][8][9]
吕瑞英是袁雪芬的学生,[10]与丁赛君、金采风被观众称誉为东山越艺社的“三鼎甲”,[11]她在行腔中多用4、7半音和切分音,还善用滑音、颤音和其他装饰音,具有华彩清新的情韵,[12]在唱腔上,吕瑞英师承袁派,后又根据自身条件和擅演剧目创新发展,自成一派,被公认为吕派。[13]吕派唱腔以活跃多变的曲调为特色,在中高音区运用俏丽的小腔,并通过大幅度的音程跳动,赋予唱腔以华彩和活力,同时,吕派唱腔也借鉴了豫剧的元素和润腔方法,与越剧唱腔相融合,呈现出雄浑而秀美的独特风貌。[14]作为吕派的传承人,吕瑞英培养了吴素英、张永梅、孙智君、周妤俊等一大批吕派传人,也在越剧唱腔的创新发展以及咬字规范方面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发。[3]
吕派唱腔在继承袁派委婉典雅、细腻隽永的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活泼娇美、昂扬明亮的旋律色彩。[14]著名越剧唱腔设计陈钧认为,“吕派唱腔是越剧唱腔中的‘另类’,独树一帜。吕派一改旧时代越剧唱腔以凄美、哀怨、悲苦为主的风格,创造出甜美、刚健、清新的特色。”[3]2009年5月,吕瑞英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16]2013年11月4日,吕派传承人吴素英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7]
名称由来
吕瑞英是袁雪芬的学生,不仅在艺术上师承袁雪芬的“袁派”,并且在“袁派”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自身表演艺术特点的新的越剧旦角流派“吕派”。[10]吕瑞英1940年开始学戏,1949年进入东山越艺社,为“东山三鼎甲”之一。吕瑞英最早师从于袁雪芬,专长花旦,也擅长花衫、青衣的角色。吕瑞英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有着鲜明女性越剧的特点。[18]吕瑞英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