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汤姆斯,第七代从男爵(英语:Sir George Alan Thomas, 7th Baronet,1881年6月14日—1972年7月23日),英国男子羽毛球、网球运动员和国际象棋国际大师,第一任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2][4][5]多次获得英国羽毛球冠军。[6][7][8]他曾连续4次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9][10][11]9次男子双打冠军,[12][13][14]6次混合双打冠军。[15][16][17]他21岁开始获得冠军,[18][19][20]并且年年有冠军入帐,[21][22][23]他最后一次拿冠军时已41岁。[24][25][26]1934年7月国际羽联成立时,[27][28][29]他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30][31]当今的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就是以乔治·汤姆斯的名字命名为汤姆斯杯的,其地位相当于网球运动中的台维斯杯。汤姆斯的一生大部分在伦敦和戈达尔明度过,由于他从未结婚,因此世袭汤姆斯男爵头衔便从此断绝。[32] 高光时刻
如同网坛的戴维斯杯赛,世界羽坛也有一个男子团体赛的最高荣誉杯赛——汤姆斯杯羽毛球赛,由著名运动员汤姆斯捐赠。
1934年国际羽联成立时,英国人乔治·汤姆斯(George Thomas)被选为 主席。5年后,汤姆斯在国际羽联会议上提出,组织世界性男子团体比赛的时机已成熟,并表示将为这一比赛捐赠一个奖杯,称为“汤姆斯杯”。此建议得到了大会的赞同,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定1941的前后举办的这项杯被耽搁下来。二战结束后,国际羽联终于在1948年到1949年间,在苏格兰举办了第一届汤姆斯杯赛,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名称刻在汤姆斯杯上的国家。从1982年起,该项团体赛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而且赛制也从以往两天9场5胜(5单4双)改为一天5场3胜(3单2双)。至1998年,该项杯赛已举办了20届,冠军杯一直在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中国队之间流动。其中印度尼西亚战绩最佳,共11次捧杯;马来西亚队先后5次夺冠;中国队是从1982年开始参加汤姆斯杯赛的,并在参加的9届比赛中4次把汤姆斯杯捧回。[3] 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