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

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
1
4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魏国淄乡(今山东邹平县)人,[a][3][1]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5][6]
刘徽自幼聪颖,博览群书,[5]于魏陈留王(曹奂景元四年(263年)为《九章算术》作注[b][7][8]并自撰自注《重差》一卷。[2]他致力数学研究,终生未仕,[5]于西晋初年逝世。[1]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被封为淄乡男。[4]
刘徽完善了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9]创建了“割圆术”,[10]算出
[11]创立“刘徽定理”,[11]为至少二十多个数学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2]成为数学专门术语,为后世长期承袭,直至沿用至今,有些还远传日本。[8]他撰有《九章算术注》《重差》(又称《海岛算经》)和《九章重差图》一卷。[5][6]他的数学成就影响中国后世数学的发展。[2]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薮内清称刘徽为古今东西“数学界的一大伟人”。[2]吴文俊把刘徽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相提并论。[4]后人为纪念刘徽,把3.14称为“徽率”。[12]2021年5月,IAU批准中国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月球地貌的命名,刘徽为八个地貌地名之一。[1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