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鲁(1434年~1498年) ,字自强,玉林人。陶成之子,明代边疆名臣。曾身兼湖广布政使(从二品)、广东按察副使,并治广西兵备,权力及于三地,故被时人称为“三广公”。弘治十一年(1498年),卒于任。嘉靖四十年(1561年),朝廷敕建“忠烈祠”(在今陶街)以祀之。 简介
陶鲁是明代边疆名臣。其人其事于《明史·陶鲁传》中有所记载。[1]
陶鲁,陶成之子,生于1434年,20岁即任新会县丞,后任知县、广州府同知。明成化二 年(1466年),陶鲁效力明朝,平定内乱,任升佥[qiān]事(按察使属官,五品)。不久升广东按察副使(四品)、湖广按察使(三品)。弘治年间,先后身兼湖广(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三地要职,达到仕途巅峰,1498年病卒。封典为通奉大夫(二品),葬于广东番禺,衣冠冢于仁东镇三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