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楚汉战争是刘邦项羽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战争爆发,到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战争结束,项羽自杀,楚国灭亡,刘邦建立汉王朝[1]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王朝被推翻后,项羽违背约定自立为王分封诸王,引起汉王刘邦不满。于是,刘邦乘项羽征讨齐地(今属山东省)之机,决策向东出击,攻占关中,进而占领西楚根据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项羽回师反击,大败刘邦。刘邦经整顿后,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与项羽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地区相持。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双方约定以鸿沟(古运河名)为界,东属楚,西属汉。次年,刘邦项羽撤兵,全力追击,并约韩信彭越合围。项羽败退至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不久在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镇)自杀。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建立汉朝[2]
楚汉战争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而告终,结束了秦末民变的短期分裂局势,实现了西汉王朝的统一。[3]

战争背景

秦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