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季

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
吴文季(1918年3月—1966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古镇,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编者。[1][2]
吴文季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歌两百余首,其中,《康定情歌》被誉为“中国第一情歌”。他根据惠安的风土人情,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惠女颂》等许多优秀乐曲和舞蹈,多次进京参加全国会演,屡获佳绩。吴文季是将惠安女形象搬上舞台的第一人,开创了现代闽南音乐作品的新局面。[1]

人物生平

吴文季于1918年3月31日生于福建惠安县洛阳古镇一个小棉布商家庭,家中共有8个孩子,6男2女,吴文季排行老五。14岁时,他考入泉州晦鸣中学(现泉州七中),并在进步青年教师朱少稀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进步文学,经常观看《火之舞蹈》《苏州夜话》等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话剧,阅读高尔基的《我的童年》等小说,这为他之后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基础。[1]
吴文季初中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失去顶梁柱后,他只能靠着吴氏族亲资助考入厦门集美农林高级中学,但不久后又因战乱等原因辍学。1935年,18岁的吴文季在工作中初显艺术天赋。当时,他受聘于洛阳小学教书,其间与金门籍进步青年董白丁一起参与领导和组织师生开展抗日宣传,自编自导自演抗日活报剧,并支援了抗日歌咏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