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宝积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公元870年~873年)。最初由佛教禅宗南岳青原法系的本寂禅师创立,属于曹洞宗。由于黄巢之乱,本寂禅师迁至宜黄,将寺庙更名为荷玉寺,并继续传授洞山良价创立的宗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因灾荒而开仓救灾,明太祖感动,赐寺横额为“宝积禅寺”。此后,曹山寺名声大振,僧众增多。1993年,寺庙复建为占地52亩的江南山水园林式大型仿唐建筑,集禅学教学、礼佛观光为一体。它是中国全国唯一的女众驻锡办道的曹洞宗道场,并且是唯一挂有曹洞宗钟板的女众道场。曹山宝积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 宗的祖庭,已有1200年历史。[1]曹山宝积寺在三大古书《辞海》[2]《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3]《宗教辞典》[4]都有全面记载。[5] 历史沿革
根据《中华旅游文化大辞典》的记载,祖师本寂,俗姓黄,名元证,法号本寂,原籍福建莆田。19岁时在福建灵山出家,25岁时受戒,获得了江西宜丰洞山高僧良介禅师的真传。随后,他前往宜黄传播宗法,使曹山成为了“法席大兴,学者云萃”的重要中心,洞山宗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因此被称为“曹洞宗”。曹洞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因此曹山宝积寺也被誉为“曹洞宗”祖庭。[1] 根据宋明清历代《宜黄县志》和《宗教词典》的多版记载,曹洞宗在我国、日本、东南亚及朝鲜等地区拥有超过千座寺庙和上千万信徒。历史记载显示,宋朝嘉定16年(公元1207年),日本学僧道元(承阳大师)前往中国参禅,拜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师如净禅师为师,学习了禅宗并接受了法衣。回到日本后,他创立了永平寺,作为传播曹洞宗的根本道场。如今,曹洞宗在日本的信徒超过800万,寺庙数量超过15000座。[1] 本寂禅师在曹山传法31年,培养了超过百名弟子和数千名信徒。公元901年圆寂后,葬于曹山寺西侧的凤形坑,享年62岁。1743年,清雍正皇帝加封其为“定藏元证禅师”,其祖师塔于1983年进行了修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