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

明、清设在南京的织造局
江宁织造府是明清两朝内务府专门在南京设置的机构,负责为宫廷制造丝织品,主要经营丝绸产业,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1][2]清初沿袭明代制度,由宦官主管织造署。顺治时期,织造署一度由户部派人管理,旋仍归宦官之十三衙门,每年派人。到康熙二年(1663年),改由内务府派官员担任,最初衔名为“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3]
江宁织造府负责人的职务,在清代就叫江宁织造,是正五品官员,在清代,江宁织造府的职能就是为皇家生产织锦和丝绸等,清朝的大部分官补、龙袍,都是江宁织造的产品。[2]
督理江宁织造初由内务府及工部轮流执掌,康熙二年(1663年),改为专差之任,由内务府官员兼任简补。历代督理江宁织造的“江宁织造郎中”中,最有名的当属织造世家、汉军正白旗包衣曹氏家族。[4]

发展历程

曹玺为首任郎中。其子曹寅,孙曹颙、曹頫亦任此职,至雍正五年(1727年)曹頫罢官止,前后六十余年,不由曹氏任职的时间,不过六年。曹氏三代在官时,常以密折报告各处情况,实为康熙帝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