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画

一种工艺画
玻璃画(Glass Painting)是在玻璃上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绘制的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观赏。主要用于室内橱柜装饰,或用镜框镶嵌,色彩鲜明强烈,装饰趣味浓郁。题材多取自风景、花鸟和吉祥如意图案等。[1][2]
玻璃画历史可上溯到古埃及的着色玻璃。[2]玻璃画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之后逐渐在法国奥地利德国等地流行。最初曾是教堂彩色玻璃的分支,后来也用于家居装饰上。西方玻璃画在16到18世纪之间得到了细化,达到艺术的巅峰。[3]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市曾经是玻璃画创作的基地,玻璃画也成为了当时有钱人家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品。到了六七十年代,四块玻璃组成的靠山镜开始流行,既是居家的实用品,也起着装饰作用。[2]
玻璃画的制作要经过选料、起稿、绘制、整理等过程,也可直接在玻璃上做画。[4]常用原料有透明平板玻璃或磨砂玻璃、水粉画颜料、中国画颜料、油画颜料、松节油、清漆、稀料等。常用工具有绘通笔、调色用品、钻石玻璃刀、细砂石等。[5]

历史沿革

玻璃画历史可上溯到古埃及的着色玻璃。[2]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捷克等国家,基本为宗教性民间画,常作为小型的圣画像成为每个家庭供奉的礼拜对象。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将此画传入中国。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中国部分地区颇为流行。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方地区水运发达的天津市,曾经是玻璃画创作的基地。婚寿喜庆,商店开张,人们常以玻璃画作为贺礼,并成为有钱人家生活中的装饰品。到了六七十年代,常见的四块玻璃组成的靠山镜,如同门上的对联一样,并且绘有色彩鲜艳的代表吉祥的图案,既是居家的实用品,也起着装饰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