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木镇-快懂百科
楠木镇地处海拔540.8米高的仙人山和老君山的半腰上,距县城30公里,南离嘉陵江4公里,北临中心乡,西靠碑院镇,东与三清乡接壤,全镇幅员面积40.8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2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15,716亩,其中田4,012亩,地11,704亩,主要民族:汉族。:截至2020年11月1日,楠木镇常住人口为19969人。[1] 1949年为楠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1992年柴井乡并入。1994年柴井乡划出。盛产棉花、蚕茧。特产白蜡。蕴藏有沙金。有轧花、缫丝、农机、印刷等厂。为县东交通要冲。唐巴公路横贯。嘉陵江通航,在泸溪场设码头。境内柴井场,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曾设乡苏维埃。 2019年10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充市调整高坪区等7县(市、区)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7号):撤销中心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楠木镇管辖,楠木镇人民政府驻正大街101号。[2] 社会
镇内有高级中学2所,教师150人,教学班57个,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89人,年内向重点高中输送新生500余人,大学生100名。全镇小学3所,辖十四所村小。镇小学设有初中部和龙王井、崇正两个小学部,有教学班94个,在校学生4,147人,教师117人。校舍占地70余亩,教学、办公、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工宿舍、师生食堂等建筑一应俱全。有镇级卫生院1所,医疗点21个、有执业资格的医生68人,村级卫生站16个,村医生31人。敬老院1所,赡养“五保”老人5人,年支出赡养费5,000余元。有老年协会两处,协会成员达200余人,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活动,深受老年人喜爱。 2004年,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全镇农业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03,879亩,复种指数为2.67%,粮食总产量达11,719吨,蔬菜总产量l,538吨,水产总产量15吨,生猪出栏1.34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520万元,入库税金12万元,全年农业经济总收入5,778万元,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年初目标。财政收入221万元,财政支出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镇乡镇企业15个,产值1,750万元,实现利税360万元,业主开发初见成效,投入120万元,产出22万元。经济工作再上台阶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巩固街道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扩建街道,并投资160万元筹建自来水厂一座,投资20万元建设场镇公厕4处,投资8万元建立中心镇客运站,杜绝车辆乱停乱放,消除了安全隐患,投资7万元建立了定点屠宰场。闭路电视入户率达70%,通讯设备安装户达3,500余户。南鸭田村正在努力打造文明新村。镇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镇共有水泥街道9条,场镇全面实现绿化、净化、亮化、购置垃圾车10台。2006年,该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广播、村道路16个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其中两个村为油路,十四个村为泥石路,总长度140公里。安装程控电话达4000户,光纤闭路入户3042户,占总户数的75%,农村信息、农村文化生活较为通畅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