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岩(Dolomite),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类岩石,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矿物,其外形与石灰岩相似,遇稀盐酸会缓慢生成气体或不反应。[1][2][3] 白云岩主要在海洋环境中形成,同时可在交代原石灰岩中二次形成。通常呈土状和致密状,颜色常呈无色或白色也呈淡肉红色、浅黄色、浅黄灰色、灰褐色和灰白色等。其不溶于水。[2]按形成条件可将白云岩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次生白云岩。按结构特征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2]
白云岩广泛用于建材、陶瓷、焊接、橡胶、造纸、塑料等工业中。[1]其中,白云岩在冶金工业中主要用作熔剂、耐火材料、提炼金属镁和镁化物,也适于做内外墙涂料,还可用于橡胶、造纸的填料。[4] 形成原因
白云岩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与形成环境、时间序列以及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根据其形成阶段和机制,白云岩可以划分为(准)同生期低温白云岩、埋藏白云岩和构造-热液白云岩三大类。其中,(准)同生期低温白云岩的发育受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的影响,随着气候由潮湿向干旱变迁,依次发育海水(岛屿)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和蒸发白云岩,直至形成膏盐岩沉积。海水(岛屿)白云岩多与地热对流或地形驱动的水流引起的海水白云石化有关;微生物白云岩为沉淀成因的原白云岩,而蒸发白云岩为交代成因的白云岩。埋藏白云岩则是在埋藏过程中,以交代、重结晶和次生加大等形式发生,其原岩可以是早期低温白云岩或灰岩,随着埋藏深度增大、温度升高和白云石化作用时间延长,白云石晶体粒径逐渐增大,形成晶粒白云岩。构造-热液白云岩是在埋藏期由构造-热液作用形成的,常发育于断裂系统、不整合面或溶蚀孔洞等深源流体通道附近,以交代或重结晶的中粗-粗晶白云岩体或沉淀的鞍状白云石为主,常伴生热液矿物。总体而言,白云岩的形成是一个受时间序列和成岩环境演化控制的动态过程,不同类型白云岩在地质记录中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