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皎

唐朝玄宗时期下邠国公
王仁皎(651年—719年5月13日),字鸣鹤唐朝外戚、官员。他的家族出于太原王氏,后迁至同州下邽县。王仁皎初以[]卫调同州参军,换晋州司兵。景龙年间,官至长上果毅。其女王氏嫁给临淄王李隆基为郡王妃。710年,唐隆之变后,女婿李隆基成为太子,女儿王氏获封太子妃。王仁皎也由此显贵,升为将作大匠、太仆卿。先天之变后,李隆基登基,女儿成为皇后。做为外戚,王仁皎不再任职。李隆基给予他优待,加特进,开府仪同三司,策上柱国、封祁国公。[1]开元七年,王仁皎在京师逝世,追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号昭宣。[2][3]

人物生平

唐中宗景龙年间,以将帅计举,任甘泉府果毅都尉,又迁左卫翊府中郎将。其女王菱,嫁给临淄王李隆基为妃,参与平定唐中宗韦氏和太平公主内乱的活动。
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随着其女成为中宫皇后,授太仆卿,迁上柱国、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封祁国公,实封三百户。规避职守,不任实事,厚自奉养,积累财货。
开元七年,卒,时年六十九,追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号“昭宣”。下令官府治葬,由宰相苏颋宋璟撰写碑文。唐玄宗亲自题于石上。下葬之日,唐玄宗登上望春亭目送灵柩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