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源于东汉末年的道德教育故事
1
4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1]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1]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他先拿时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把大个的留给哥哥和弟弟吃。[3]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它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只有善待他人、学会礼让,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并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4]2007年6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孔融让梨》特种邮票1套,共2枚,邮票的名称为:分果、让梨,面值均为1.2元。北京市邮票公司设计制作了邮票首日封1枚,邮折1枚,与邮票同时发行。2014年,央视网播出了《孔融让梨》的故事。[5]上海美术出版社出品的连环画《孔融让梨》,由满振江绘图。[6]

典故内容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载:孔融有兄弟七人,自己排行第六。四岁时,每次和兄长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小个的梨,把大个的留给哥哥们,并说按照礼法应该这么做。小小年纪就懂得礼敬兄长,这让孔氏家族的人非常惊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