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航空港经济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内陆首个人民币创新试点和引智试验区之一、河南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地处郑州、开封、许昌黄金三角地带,在国内大循环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8]是中国首个、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定位于: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8]截至2023年3月,其下辖地区辖17个乡镇(办事处)。[6]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常住人口621382人,占郑州市常住人口比重的4.93%;[4]其中男性336956人,女性284426人,性别比为118.47。[9]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着航空+高铁“双枢纽”一体联动,城际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高铁网、航空网组成多式联运交通体系,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的生活和消费;电子信息产业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卫星等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作为中国的航空大都市初具雏形,具有全球典范意义的航空大都市4.0快速建设,拥有国际领先的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全省领先。[3] 2013年3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立。[7]2022年,该区工业总产值完成535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6亿元,货邮吞吐量完成62.5万吨。[3]2024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75.6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6.8亿元、同比增长20.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三项指标增速均居河南省第一。此外,该区建筑业产值完成239.7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河南省第一;进出口值完成4094.42亿元。[10] 历史沿革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并批准设立省级开发区“郑州航空港区”,当时的规划面积为138平方公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