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勋

晚清海军将领
黄建勋(1852年—1894年9月17日),字菊人,福州府永福县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清朝军事将领,以文童身份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后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1]
黄建勋殉国后,清廷下旨予以优恤,追赠总兵衔,世袭云骑尉,恩骑尉世袭罔替。黄建勋有二子,长子黄大均,承袭世职,次子黄大慈留学日本[1]

生平经历

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奉命赴西欧留学。次年春,他抵法国,四月到英国学习化学、力学等,学习成绩优秀,深得英国教官赏识。当年底,他登上英国“伯乐罗芬”号铁甲舰实习,充任二副,随舰周历南、北美洲及西印度群岛一带。“伯乐罗芬”号舰长对黄建勋十分好感,发给“学行优美”证书。他实习结束后,继续留在英国深造,研习枪炮攻守战术,大有长进[2]
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他学成回国,充任船政后学堂驾驶教习。光绪七年(1881年),补守备,加都司衔,并由李鸿章调往北洋水师,担任水雷营管带。光绪八年(1882年)二月,署理“镇西”号炮船管带;第二年,实授管带,随丁汝昌朝鲜平乱,立下战功。事毕,升都司,赏戴花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调任“超勇”号快船管带。光绪十五年(1889年)海军衙门成立,黄建勋升署左翼右营参将。光绪十七年(1891年),以训练有功,赏加副将衔;次年,参将署理期满,改为实授。黄建勋“为人慷慨,尚侠义,性沉毅,出言憨直,不作世俗周旋之态。而在军奋励,往往出人头地,屡受长官嘉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