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

高丽王朝第四任君主
王昭(925年—975年),高丽王朝第四任君主,太祖王建的第四子,定宗王尧(高丽王朝第三任君主)的胞弟,母为神明太后刘氏。他在949年受禅即位,广顺三年被后周册封为高丽国王[1][2]
在兄长定宗王尧在位时,王昭就参与诸多事务,积累政治经验,还与兄长联合应对朝中危机。定宗王尧在位后期身体欠佳且变故多,949年王昭从病重的兄长手中接过皇位,即位初期国内局势不稳,各方势力暗中角逐。在统治举措上,政治方面他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官职改革、整顿吏治、打压地方豪族,巩固王权,提高行政效率;军事方面整军经武,面对契丹威胁积极建军、加强边境防御,利用军事力量维持国内稳定,在平内乱和御外敌中发挥关键作用;文化方面尊崇佛教,兴建、修缮开泰寺等众多寺庙,促进宗教文化繁荣,稳定民心。对外关系上,与契丹复杂多变,契丹干涉内政和军事威胁,王昭领导抵抗,在军事和外交中维护国家独立主权。王昭后期面临国内财政压力和贵族不满等问题,975年王昭离世,被追尊为光宗,谥号为大成,葬于宪陵[1][3][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高丽天授八年(925年)出生于开州(今朝鲜开城)。是高丽太祖王建第四子,母亲神明顺成王后刘氏忠州地方的豪族刘兢达的女儿,在王建的29名妻妾中排行第三。此前已为王建生育了乐浪公主和王泰、王尧两个儿子。自幼具有“英奇之表,岐嶷之姿”,颇得太祖王建的宠爱。虽为神明顺成王后所生,却为王建另一夫人——信州院夫人康氏所抚养。即位前被称为“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