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二世

拜占庭皇帝
查士丁尼二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Β' ο Ρινότμητος ,希腊语实际读音为“优士丁尼安二世” ),约670年—711年12月11日,拜占庭皇帝(685年—695年;705年—711年在位)。在查士丁尼二世统治期间,帝国的意大利部分的很多城市企图独立。查士丁尼二世仰赖各行省权贵的支持进行镇压。687年—689年,查士丁尼二世远征色雷斯和马其顿。他使当地的斯拉夫部落臣服于帝国,并将一部分斯拉夫人迁至小亚细亚居住。因此,在斯拉夫民族的发展及接受基督教等方面,查士丁尼二世起到很大推动作用。[1]

简介

拜占庭军官列昂提在695年推翻了查士丁尼二世,并且割掉了他的鼻子。于是他就得到“被剜鼻者”这个绰号。被剜鼻者查士丁尼逃到保加利亚。705年,他在保加利亚汗特尔维尔的支持下重获皇位。711年发生另一次政变。帝国将领菲利皮卡·巴尔登废黜了查士丁尼二世,他与家人均遭杀害。

早年

公元 685 年,拜占廷帝国强有力的君主君士坦丁四世英年早逝,他的长子查士丁尼年仅 16 岁就继承了这份庞大的家业,称为查士丁尼二世。